顧問式銷售始祖-姜子牙

學歷史有用嗎?我高中歷史還補考過
​ ​
在研究所或是公司產品分析,都會做市場分析競品分析。我們通常會使用有數據的部分,透過個案討論中藉由數據去分析決策。這其實就是研究商場歷史。​
但為何我們在學校教育學習也是在學習歷史,卻只是背誦哪一年發生哪些事情?甚至有時候同學如果不小心考到歷史系,還會拍拍他肩膀~~鼓勵他說:加油喔!​
直到最近我在研究姜子牙的時候,發現了一個心得:原來我們學歷史的方法錯了。過去我們在學歷史,只是很直覺的背發生的事件「結果」,因為留存的大部分是文字,而對文字的分析只停留在背誦。​
舉兩個例子:姜太公釣魚,願者上鉤​
​ ​
姜太公一生賣過肉,開過餐廳。以他的聰明才智,對於產品品質要求絕對細心沒問題,那為何沒成功?沒成功可能跟機運有關,但他又透過四十年學習,最後遇上周文王促成這個美談。​
但大家試想一下,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家為何會在渭水旁邊遇到周文王?那他坐在渭水釣魚(人?)又做了哪些口碑行銷呢?​
​ ​
如果你是周文王(客戶)為何你會去渭水?​
如果你是姜太公你遇到周文王(客戶)​
你怎麼賣出你自己呢?​
如果用現行的行銷語言:推力策略(Outbound Marketing)跟拉力策略(Inbound Marketin)​
推力策略:​
姜太公一定有告訴對路過渭水的人,告訴他們我姜太公是厲害的軍師,那怎麼證明呢?就是「市場差異化」。在河邊釣魚不稀奇,「不用餌還能釣到魚」才稀奇。用餌釣魚不會有口碑行銷,「不用餌才能口碑行銷」傳播尋隙。​
拉力策略:​
姜太公如果坐在渭水如果是想賣古董,就不會有後面的周朝八百年。姜太公坐在那邊之前,一定先鎖定「他想要的客戶群」mini marketing。根據對客戶的觀察,依照客戶的資訊查找習慣、行動流程,去佈局相關內容。所以選擇坐在渭水旁邊,等著認同他治國理念的王。​
​ ​
回到開頭的題目:你面對歷史是直接背誦結果,還是把自己先用想像力讓自己回到歷史的當下,先忘記歷史人物的決策,思考一下在當下你有哪些「市場條件」「本身能力條件」​
如果你是他,你會做一樣的決策嗎??​
如果是?決策的點是什麼?​
如果不是?決策的點是什麼?​
這就是商用個案討論常用的分析手法。我們再來看看一個歷史故事:圯上老人與張良,撿鞋子成就了一個王朝。​
張良原本是一個跑去刺殺秦始皇的韓國貴族,為了躲避通緝,跑到鄉下地方遇到一個老人。一個革命青年,躲到鄉下還是氣定神閒的在散步,心中坦蕩蕩。居然會有一個老人家,忽然丟鞋子要我撿起來~~~~​
是你會撿嗎?​
撿起來後,還要你幫他穿鞋子,你會穿嗎?​
​ ​ ​
後面的故事,張良不只撿,還長跪幫老人穿鞋。學會忍。後來老人還跟他約五天後碰面,第一次老人還念他遲到,要他五天後再來。​
是你五天後會提早到嗎?為何?​
第十天沒想到張良早到了,老人家比他更早。要張良五天後再來吧,是你五天後你會怎麼做?​
我們知道的結果是,張良第四天晚上就到了,老人家比他慢到,後來傳授他兵法書。讓張良變成漢朝開國重臣。​
​面對歷史,除了已知的結果外。我們更該反思一下,如果你是歷史人物,你會怎麼決策?姜太公就是一個顧問式銷售最早的代表人物,與您分享。